新加坡路书与趣闻
2012-1-10 9:35:52
访问量:2863321
圣诞节去新加坡玩,回来赶紧把所想写出来免得时间长了忘了细节。
1.纠正某些路书的误差。
新加坡的樟宜机场由一、二、三号航站楼组成,每个航站楼之间有免费的小火车或电梯互通。如果是乘坐澳航Jetstar都在一号航站楼到达和出发,某些路书上说在二号航站楼乘地铁到市内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在三号航站楼才有地铁,无论到达在几号航站楼都必须在三号航站楼倒地铁。有一点点说明的是游客从三号航站楼坐上地铁三站后一律在丹娜美拉站(Tanah Merah)下车换Intechange对面的一号线才能到达市内。当然坐出租车直接从机场就可以了。作为游客,目的地国五花八门的交通卡是我很迫切想了解的,新加坡政府最近专门为外国游客发行了一种通行卡,该卡分一日卡18新币、两日卡26新币和三日卡34新币,含押金10新币,每日按8新币计算,5日内可以退卡取回押金也可以继续充值,可乘坐所有地铁和公车,新国公车每公里大约2新币,地铁每公里约3新币,游客每天坐20多站是常有的事所以说买这种卡很实惠。我是先买3日卡用完退掉再买张2日卡临行到机场退的。新国的地铁站不叫Subway叫Train Station.
2.地下王国——发达的地铁
走在新加坡大街上感觉车速都很快,在人行道都是行人优先通过车让人。新国的地铁很好区分,只有4条线,南北的红线,东西的绿线,东北紫线和黄色的环线。但看似几条简单的线路内里却藏乾坤,进去后才发现每条线又分几条在地下平行运行。我们刚开始时怎么也找不到要去的站名要上一层或下一层才行。其实一琢磨也好理解:每条线又按照往返的不同方向用数字编号,比如东西(WE)线,由东向西编号为绿色1号线(WE1),西向东编号为绿色2号线(WE2)。三号线是专门往返于机场和一号线丹那美拉站的。南北线也类似,南到北是红色4号线(NS4),北到南是红色5号线(NS5).所以认为是同一条线的会在不同层乘坐。
新国地铁站几乎涵盖所有商场,通常商场的地下一层或二层是望不到边的数百家店铺或超市和美食城,人非常多,出口四通八达,大一点的地铁站最多有十多个出口。
3.人字拖鞋——本地人的标志
身为女性我当然观察当地女孩子的打扮了,这里的女孩子们都爱穿细带的人字凉拖配短连衣裙或短裤,我们去的时间刚好是圣诞节,也是新国多雨的季节,气温不到30摄氏度,曾有一天下了一夜暴雨,第二天就看到街上很多女孩子都穿上了瘦腿牛仔裤还是配凉拖。新国女性我的印象是个子最矮、化妆最浓、身材最不好却是最自信的。在地铁、在商场这些公共场合没有看到情侣亲密的举动(圣诞夜除外),没听到说脏话的,任何人只要哪怕稍稍造成别人的不便都赶紧说一句“I’m sorry.”我们国内人的打扮我也能认得出:背单肩细带的方形小皮包,旅游鞋,大声说话,吃完自助餐临走拿一把牙签或餐纸的大都是中国游客。
4.“singlish”
原来以为在华人占70%的新加坡说中文是很顺利的,可是好多次用中文问路人家回答都是“English only.”所以后来干脆都说英语遇到老年人才用中文。以前知道印度人说英语听着费劲,现在知道“新式英语”也不标准,有一次我想确认返回的航班时间,机场人员问“Two day(Today)?”我开始没反应过来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赶紧说“Tomorrow.”最糟的是有时连汉语都听不懂,因为他们说的是马来风格的福建话,这是原先很多福建人和马来人移民新加坡后融合的语言。
5.终于分清了马来人与印度人
旅游的好玩之处是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初到新国周围除了华人以外还有很多黑皮肤的印度人和马来人,国内我就分不清两者的区别,这次专程到马来人聚居区逛,我和老公先去他们的土特产市场,里面卖的是吃饭要用的各种香料(估计西餐厨师一定喜欢这里),看见一种淡黄色样子长得象胡萝卜的东西居然叫“中国姜”,国内我可没见过。市场对面就是马来特色的商场叫“Chiat Complex”如切购物商场,那里卖各式的马来男人和女人的服装、头巾、书籍和音像品,多数布料都属于中低档相当国内的小商品市场的东西。在家的时候用头巾怎么也围不出那种回民那样的围法,这次决心问个明白!我专门请教了一个马来女店主,她热情的教我怎么围:先用一条浅色的头巾包住前额的头发,再用搭配的另一条围巾围外面,还有专用的小别针固定。围好后有点象教堂里的嬷嬷。而印度纱丽是一块布先裹身体最后搭在头上,是看得见头发的,马来妇人围头巾是不能露头发的。我在这里也小有收获,买了条迪拜产的真丝围巾。
6.在小印度的担心
虽说新加坡当地华人很少去小印度区和马来区,作为初到的游客还是该抽空见识一下。在去的路上,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提醒我们要小心随身财物,小印度很乱还有小偷。
到达后环顾四周,这么多这么多的印度人!蜘蛛网似的小街巷两旁密密麻麻都是小店,卖中国拖鞋的、卖玩具的、卖香料的,街道明显脏乱很多有点象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再往里走就能看到金店和纱丽店了,走着走着发现一大片空场,里面好多印度男人三三两两或坐或站着聊天,还有打桌球的,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我想这里可能是人家的社交广场吧,赶紧胆怯的出来。在一家小店看见了一种跟家里一样的碗,于是就想问问这里是什么价,小伙计见我们是外国人赶紧问经理,对眼儿的经理想了想说了一个他认为狮子大开口的价格,就这样的价还只是国内的一半而已。见我们没买的意思他还挺不高兴的。 就这样窄的街道还看见有围一大帮人的,原来是叫卖手机,店员手拿一款三星手机大声吆喝降价,一般这里卖的手机都没有保修的。我还看见了小印度区的另一“奇观”——一个叫穆斯塔法的购物中心。这是一个超大超大超大的长条型超市,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每一层放眼看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商品海洋,顺着走都走烦了还没走到最头儿,真不知道他们怎样下架那些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同时我还有另一个疑问,这个大超市收款台是在里面,出口没有一个保安之类的人把守,面对摞得小山似的商品店家竟然不担心被偷?看来出租司机的话也不是太对,至少说明这里的治安还不错。
7.荷兰村的优雅
早在国内就计划去这个地儿,历史上荷兰人曾经统治过新加坡,当时专门建了一片荷兰人居住的区域,荷兰人撤走后这个名字就沿用下来,如今这里还是白人居多,和老公走出地铁站先看见的是一家中国的小笼包子店。再往里走街道就变得宽敞又安静了,大树下是一家挨一家的别致的咖啡馆,完全没有小印度的脏乱和喧嚣。街上人也很少,不是悠闲的遛狗就是在咖啡店小酌。我还在这儿拍到一条腿儿特长的棕色卷毛狗,这里唯一的商场是荷兰村购物中心,小巧又别致,从一个不起眼的入口进去坐电梯才能到达,都是中国人经营的小店卖家居工艺品。
8.寻找新加坡舞蹈学院 --- 意外的海滩记忆
作为业余舞蹈爱好者当然要寻访一下人家的舞蹈服装店啦,可是来的不巧圣诞节都放假,顺便介绍下:新加坡舞蹈学院所在的这栋大楼是开放式的,里面有很多公司,所谓的舞蹈学院也只是租几间房办的学校。大楼前是一片休闲空场,供学生和游人休息和喝咖啡,街对面是购物中心有点类似华堂,很平民化很亲切的社区。在这里休息时我向咖啡店的女店员打听哪里有卖舞蹈服装的,她很认真的去问她同事并且给我打印了商店的地址和email。她的善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里离海滩很近所以决定去看看,通过向南的地下过街道(上面是高速路)就到海滩了,这片是东海岸,眼前一条窄窄的柏油路专供骑自行车和跑步健身的,路那边是沙滩,光脚踩在柔软的白沙上,面前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成排的椰子树,听着波浪声和偶尔从树上掉下的椰子声,随手拾起一个椰子玩,那惬意的感觉妙不可言,沙滩上人很少,零星分布着露营的小帐篷,还有供烧烤的台子,想在海边吃烧烤只要带上碳和食材就行了。
9.哈芝巷——水烟枪
这天是圣诞节,人很多很多,商场都在打折,还有无印良品。我们要去的哈芝巷是新加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看地图七拐八拐终于找到,这里果然别致,人不多,也是一个个小店,不同的是小店卖的东西更另类更时尚,店家的小狗穿上了圣诞衣,来这儿的年轻人很酷,纹身、泡吧,抽水烟枪。能想象这样的情景吗?几个人围坐街边的咖啡店,使用同一个烟嘴轮流抽几口,旁边是一大片涂鸦墙,在这里给老公拍了很多酷酷的照片。后来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偶然经过一个教堂,远远的就听见有音乐声,很多印度人在里面领免费晚餐:咖喱饭和一个炸鸡腿。才意识到基督教的影响在这个国家是多么深远。
10.吃榴莲
这是个小插曲。在搭公车的路上看见一片水果摊,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坐在摊前吃榴莲的男人,30岁左右穿着挺正式象附近上班的白领,他面前摆着2个整个的榴莲正津津有味地吃呢,我和老公临时决定也尝尝当地的榴莲,我们俩要了一个,味道没有国内的冲,个儿也小些,自己感觉还是国内的好吃。摊主说本地的榴莲品种叫“猫山王”。
11.乌敏岛
乌敏岛是新开发的一个安静的小岛,从酒店坐地铁再倒2路公交车经过20多站就到Chang Village,从村中的渡口搭乘当地渔民的柴油船渡海到乌敏岛。俩个人5新币。第一次体验大海上航行,当时下着小雨,海风夹着水沫不时打在脸上,海是那么广阔我们的船是这么的简陋立刻想起了小沈阳说大海的感觉——晕。一切都是新奇的,到了岛上已是中午,简单吃完午饭后,租上一辆自行车开始环岛骑行,乌敏岛大部分都是密密的椰林和小水塘,沿柏油路可到达景点和露营地,我就是忘带防晒霜晒黑了现在还缓不过来,如果一个人钻进椰林还是有点害怕的,到处是东倒西歪的树枝和不时砸下来的椰子。反正乌敏岛算是这趟出行出汗最多的一天。
12.老义工
我觉得有必要说说这里老年人的生活。我们所住的酒店地处使馆区,很安静也很安全,酒店是一个基督教人士捐资修建的,唯一的小商店只在下午开门到晚上十点,只有一个老太太打理,跟这位健谈的老奶奶聊天知道她83岁了,没有养老金,靠当大学教师的女儿养活,平时就在酒店做义工。女儿月工资是一万新币,合5万人民币,吃、住、车都有学校的福利,养活老人绰绰有余。新加坡象这样没有任何养老金靠儿女养活的老人很多,政府允许他们做义工以丰富老年生活,他们大都是当机场的保洁员、自助餐及美食城的服务员,我甚至在机场看见过一个残疾的老人连自己走路都困难却还努力的慢慢工作。这跟国内的观念很不同,中国人的观念是老人颐养天年,很多老人每天出去遛遛买趟菜一天就算过去了,就拿我家楼里的一个老太太来说吧,上午出门晒太阳吃顿麻辣烫,下午再遛遛,日复一日永远重复着同样的模式,不知道寻找新的内容来填补老年时光总是被动式打发日子。反正等我老了我可不能这样生活。
13.物价
这是个很郁闷的话题。一句话,新加坡工资比我们高可是物价都比北京低。尤其是吃饭,当地大排档一个黑椒牛肉饭、什么马来炒饭、海南鸡饭10元人民币就够了,干净卫生菜饭质量并不因便宜而偷工减料,连当地人都喜欢吃大排档。我很惊叹国人的购买力,曾在一家高档名牌店看到买东西的多是中国人,在樟宜机场也是中国人买大量的免税烟酒,我还看见买了一大口袋中华烟的中国人呢。
说说郁闷的事儿,我们住的酒店后面是一大片高档社区,全是有钱的华人买的住宅,房价是每平米3000到4000新币,和人民币每平米20000元。这个价格是新加坡高档楼房的价格啊。如果是处于创业阶段的年轻人,只要申请,经审核批准就可以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廉租房从外面看还挺漂亮的。
13.不完美的句号——刚回国被骗的经历
我深为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然而就在刚刚结束新加坡之旅回到国内的第一时间,在我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的正规出租车等候点,我竟坐了黑车。当时是夜里2点多,车站只有这几辆出租车,也没想到是黑车,只是感觉计价器不对劲,多收了平时差不多一倍的钱,回家一查,车是真的公司是真的,发票是假的。记得同机回中国的还有不少外国人,他们可能也被这伙人骗了,更让我无语的是我们可爱的管理部门的答复:我们只是一个平台,具体您找那家出租公司。。。
回来几天了,伫立窗前常常想个问题,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曾有人跟我说新加坡那么小你去了一定会后悔的,我究竟收获了什么?经历,这就是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