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而言,经过几千年的熏陶和传承,“福”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的集合,福文化传承千年,福、禄、寿、禧、财,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祈福六字真言。正如《中国福文化》系列书的作者殷伟所说,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福禄寿禧财的历史。也因此,祈福作为中国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期盼,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心里寄托。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祈盼,而这种祈盼更需要对某种具体形象的载体予以表达,向最高大、最具体的大山祈福,开始成为宗教产生以前的一种普遍信仰。
作为中国最早的祈福圣地之一的医巫闾山,则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中华民族的祈福重任。
祈福文化历史悠久
古代人靠天吃饭,所以特重祈福,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才能生存下去。在此基础上,祈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符号体系。祈天是帝王的事,三跪九拜,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簪缨世家如《红楼梦》中的贾家,在自家宗祠祭拜祖宗,祈求合家团圆、家业繁盛;升斗小民没那么多讲究,但也要循例拜拜灶神,给点甜头塞住他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医巫闾山便完整保存了古代帝王和早期民间的祈福文化,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文文化宝库。
背靠阴山山脉,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医巫闾山负阴抱阳,以气吞沧海之势,被舜帝封为幽州镇山,这也是远古时期人们崇拜大山,盼望医巫闾山这座雄奇的镇山能够抑制灾祸,福荫万民的最早例证。
历史上,医巫闾山不仅是华夏最早的祈福圣地之一,也是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皇帝祭祀祈福最多的名山。从远古时期起,随着对医巫闾山诏封规格的逐代提高,说明在历代帝王的心目中,医巫闾山的历史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祈福圣地。同时,历朝的祭祀祈福,必将对医巫闾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早期民间祈福不受时间、地域的约束,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丰富了祈福文化的内涵,为现代社会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在医巫闾山地区,最早的、最为杰出的民间祈福遗存当属山中的石头城。在千岩万壑之间,大小不一的石头城如同一座座堡垒,历经千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默默地耸立着。虽然时光剥蚀了太多的历史,但是,这些见证先人们祈福的石头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文明。
祈福文化的兴起催生了宗教的产生,伴随着宗教的传播,民间祈福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很多人开始把祈福的目光由实质性的苍天、大山转向精神方面的神、佛、仙等,并由统一的祭祀祈福转向单一的、灵活多样的祈福。从有关资料上显示,在医巫闾山地区,大小庙宇、道观最多时达800多座。人们为积功德修庙,升官发财修庙,甚至遇到自然灾害也要修庙祈福;个人捐助可以修庙,朝廷也要修庙。虽然这些庙宇道观宗法派别不同,但是来此的百姓心愿却大多数相同,那就是祈盼天下太平、能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