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张天晓远赴法国深造。当时的出国潮中,很少有人跑到法国去读动漫专业。当时在戈博兰影视学院,张天晓不光是第一个中国过去的,而且是第一个外国人。不过当初去法国,张天晓其实是为了告别动画而去的。
22岁时就做了上海电视台动画的副厂长,张天晓承担太多的责任和压力。中国动画在那个时候受到很多海外加工片的影响,最主要是美国在中国的南方开办了大量的动画加工公司,上海的大批人才都跑到深圳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做动画相当困难。张天晓从小师从陈逸飞学画,成为艺术家一直是他的梦想,当时的梦想是进巴黎高等艺术学院。但是因为不是中央美院毕业的,所以要找一个动画学校做跳板。当时进戈博兰影视学院时他根本不知道这是全球动画排行第一的学校。
所以张天晓到法国后,头四个月开了三次画展,一直是为纯艺术在做准备,这样持续了六个月之后,他发觉内心里还是割舍不下动画。于是张天晓拿出他在上海电视台所做的一些作品和老师进行了交流,他在动画方面的天赋被老师们肯定。
从戈博兰毕业之后,张天晓进了艾迪斯公司工作。在这家当时欧洲最顶尖的动画公司,他不仅接触到了动漫产业最顶尖的制作团队和营销手法,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1998年,张天晓回国创立今日动画影视文化公司,从代工到原创,从《马丁的早晨》到《中华小子》,张天晓和他的团队在国内外获奖无数。
在当初回国之前,张天晓看到国内也有了很多动画公司,动漫产业园也开始起来了。但他一直有个疑问:这个产业真的有那么大吗?直到他看到一组2010年中国动漫产业整体产值是470亿元的数据,而当时美国仅2004年的动漫产值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了,日本2009年则有2000亿美元,而2007年迪斯尼一家公司就有365亿美元产值。观察这些数据,他认为中国动漫产业的空间非常大。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如何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取得平衡是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动漫产业同样如此。急于求成的心态和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脱轨使得国内的动漫产业始终难以形成气候。
作为今日动画的董事长,张天晓知道必须在保证作品艺术质量的同时兼顾企业的经营。当别人还在传统的制作模式中挣扎求存的时候,他却早已开始引入国外的预售模式,用样片来寻找合适的投资人。这样既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也能用最小的现金流投入来取得最大的产出价值。
但抛开必要的运营,他觉得他在内心里首先还是个艺术家,虽然现在公司的业绩在中国众多企业中不算大,但他对成功的衡量体系也自成一格。他认为评价他的作品的长远影响和内在价值,就像中国很多作家,比如巴金,一本书能够影响几代人,哪怕今天拿来算版税,也是没法算的,文化的乘数效应很高。《中华小子》2007年在法国拿下全法国少儿节目的收视冠军,它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和附加的产值,同样是不能用钱所能够衡量的。
在张天晓心中,不管把文化包装成什么样的商品,能够打动人的,始终还是最核心的东西,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文化人所毕生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