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Discovery
果壳网创立后,姬十三出席公共活动比以往更加频繁,最近在复旦大学的交流会上,他的主题是“生物系学生除了出国还能干什么”——有学生问他是该考研、出国还是工作,工作究竟和专业有多大关联,这是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会遇到的困惑。
结束专栏作家工作后,姬十三曾在博闻网短暂待过一段时间,那时他刚从上海到北京。博闻网是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下面的一个百科类网站,工作不忙,待遇也不错,知名媒体人平客是姬十三当时的同事兼朋友。
平客说姬十三在博闻网时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发展科学松鼠会,大家向他建议,让探索频道收购松鼠会,用美国人的钱做大。姬十三没有采纳,认为应该自己来做。“最后证明他是对的,透过他的职业选择,可以看出他在处理事情上不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他没有把科学松鼠会卖给美国人,而是自己去发展,说明他有自己清晰的判断。”平客说。
在复旦大学,姬十三给了学生相同的答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自我定位“热爱科学但不喜欢科研”,“不喜欢机械化地做很多工作,最后写出一篇论文没人看,喜欢一些更快看见结果的事情。”
果壳官网上的企业简介是姬十三自己写的——致力于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传播科技内容的企业,核心是帮助用户找到科技乐趣。
主题站是果壳网的最早产品,其中包括了谣言粉碎机、健康朝九晚五、微科幻等板块。“谣言粉碎机”在日本地震中解释了很多关于核泄漏的传言。后来,果壳网又相继加入了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板块,前者与豆瓣网的小组板块类似,后者则允许用户自由提问,问题以跟帖形式得到讨论和解答。
从趣味性上讲,科学松鼠会的成功已经为果壳网打下了基础,而豆瓣网则为果壳网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模块。
“果壳网其实是一个媒体型社区,大的目标和愿景一直没有变过。”姬十三说,一开始果壳网更偏向媒体思路,15个主题板块都有自己的编辑,发表作者文章,媒体属性非常强,现在经过一年的发展和成型,包括小组讨论的社区属性在慢慢加大,他还是希望网友能够参与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除开果壳网,果壳传媒名下另一个名为“果壳阅读”的图书品牌也在发展之中。“未来还会拓展其他渠道,但果壳网仍是我们整个战略布局的核心。”他说。
相对于产品,姬十三认为果壳网真正的创新之处和竞争力来自市场定位和垂直细分。他说,科技特别容易与商业平台挂钩,大量企业都以科技为立身之本,果壳网定位成一家科技垂直网站,能够比较精准地到达一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年轻人,无论在广告还是深度传播上,都更容易和科技品牌结合起来,甚至可以直接与科技公司交流创意,其他媒体在这方面很弱。
在姬十三看来,果壳网的最大困难在于科技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但也正因为如此,竞争压力相对小很多。“其实就是一个传统的媒体模式,有广告,有深度传播案例,只是由于我们的品牌定位是科技,和一些科技品牌在气场上更加契合,属于传统媒体加新领域。”果壳网的企业客户中,已经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IBM、3M、宝洁、欧莱雅、大众、奥迪等品牌。
与中国许多没有商业背景的创业者一样,姬十三有创业想法和发展方向,但在商业模式和精细管理上有所欠缺。“我首先是一个决定战略方向的人,其次是协调各部门关系,最后是寻找人才并把他们放在合适岗位上。我尽量让各部门负责人自己来做,不过多干预,我知道自己在专业性上不如他们。”姬十三说,在果壳网,他更像是创始人而不是CEO。
采访间隙,姬十三看起来像办公室里最清闲的人,他四处转悠,坐在电脑前边吃水果边胡乱翻动一些网页,还凑到一群开小会的人中间插话。
果壳网的创业团队中,有很多都是姬十三写专栏和做科学松鼠会时认识的朋友,现任果壳网主编徐来邀请姬十三写过专栏。“姬十三非常随和,极少发火,生气时只会自己显得很着急。”徐说。
丁肇华和姬十三是在一个作者饭局上认识的,现在负责果壳网市场、销售和产品研发部门,果壳网的商业架构基本上由她完成。丁语速很快,是个十分干练的女人,在网络上自嘲为果壳网“首席残暴官”。她说,工作上遇到问题时,自己会发火,姬十三不会。“可能是因为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在一些专业领域的判断上,姬十三会非常放心地交给我,最终决策一般都由我来做主,但作为公司高管,很多东西我会经常和他讨论和交流,让大家在看法上能够达成一致。”在她看来,与姬十三的合作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