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西施舌
西施舌可以说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一道菜,怎么说这道菜都带有一点“情色”的味道。试想一下,品用西施之舌,那细小润滑的尤物与自己唇齿交缠,是个男人都会想入非非吧?也正因为西施舌容易使人“丧失理性”,怕污染了儿童的纯洁心灵,南宋吕本甚至曾作诗声讨西施舌。诗云:“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妄情”一词用的极好,却没想到起了反作用。民间食用“西施舌”之俗不但没有匿迹,反而因这些卫道士的义正言辞更加盛行。
日照西施舌
其实,西施舌是一种贝类,因时常于浅海泥沙中出产,得名沙蛤,福建长乐和山东日照都有出产。其壳大而薄,形似三角,腹足肌肉发达,常吐出一段乳白色的肉,就像舌头一样。也许是百姓对西施太钟爱,面对她那被沉入海底的悲惨遭遇,于心不忍,就在故事里将西施化作此种贝类,吐出舌头诉说悲情。
西施舌肉质白滑细嫩,味道极其鲜美,民间流传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的说法,并且其肉和壳都可入药,有清热滋阴、化痰通淋等作用。很多文人志士都曾经拜服在西施舌的美味中。听说郁达夫当年在福建任公职时,初尝西施舌后便不能自已,无论烧煮,一口气吃了几百个之多,自己都调侃得说是今生的“豪举”。郁达夫这似初尝禁果般的吃法为远在青岛的梁实秋所不齿,他认为,西施舌不应是如此吃法,对付这般尤物,最上的烹饪法是汆。梁先生实在以自己的想法为傲,后将此情此感记入了《忆青岛》一文中。
如今在日照,人们延续了梁实秋那清新淡雅的吃法,洁白剔透的美人之舌,安然躺在那一小盅清澈的汤汁中,实在引人垂涎。
上海市:西施虾仁
如果说西施团圆饼和西施舌有种亲民的气质,那么西施虾仁则毫无疑问是带着一股小资情调的。隶属粤菜系的西施虾仁最开始却是由上海杏花楼首创的,这独特的搭配使得西施虾仁推出不久就名声大噪。
西施虾仁
此菜颜色奶白,香气氤氲,鲜嫩爽口,如西施白皙的皮肤般诱人。虾仁呈现奶白的关键就在于其中加入了鲜牛奶。制作时要先将虾仁洗净,水淀粉上浆,鲜奶和蛋清混合搅拌成糊,炒锅加油烧热,待油温降至二三成便倒入蛋奶糊,转动铁锅,不能让鲜奶粘在锅底,后用水烧,将蛋奶糊烧成片状后捞出留用。继而用水淀粉勾芡,下入虾仁和剩余的鲜奶拌匀,再把蛋奶糊,加味精,撒上熟火腿即成。制作过程的关键是不能让蛋奶糊黏在锅底,否则就不会有奶白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具有西施的神韵了。
[饭后小食]
诸暨市:板栗
特意在饭后小食中推荐诸暨板栗并不只是因为诸暨是西施的故乡,更重要的是,诸暨板栗太诸暨。
诸暨板栗
诸暨拥有1000多年的板栗栽种史,且质量奇高,栗大如拳,经常供应皇室。解放后这些皇家板栗又经过诸暨人民科学严谨地优选栽培,逐渐形成了四种优秀品种,其中以毛板红为最上佳品。毛板红颗粒大小均匀,光泽感强,美观耐看,吃起来也黏糯甜美,有一种淡淡的桂花香味。咬一口,似乎诸暨的千罗万象一一在脑海呈现,那些湖光山色也笼罩了一层桂花香气。
想象一下,在结束了关于西施的一番饕餮之后,来几颗诸暨板栗做结尾,就像在一首诗的最后点上一个叹号,完美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