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为加快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推进福州、莆田、宁德同城化发展,19日,福州市 旅游 局、莆田市旅游局和宁德市旅游局联合发行了“福莆宁旅游一票通”,首批共向市民免费发放3000张。(见5月20日《福州日报》)
最近,许多旅游景点门票水涨船高,让许多市民望“景”兴叹。“一家三口出游,一张景区通票动辄一两百元,相当于大多数人两天的工资,再加上餐饮、交通费的支出,低收入人群还真是玩不起。”市民的报怨说明,“门票经济”已成为影响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症结。
而今,推出旅游“一票通”,持票人在36家景区可享优惠,降低了市民旅游的成本和费用。这无疑是为市民办的一件贴民心、顺民意的好事。
相对而言,这种旅游“一票通”虽来迟了点,但毕竟来了,总归是件好事。问题是,2007年,山西省推出旅游“一票通”后出现了“叫好又叫座”的现象。当市民兴致勃勃地到达旅游景点亮出“一票通”时,有的景点居然“不知情”,甚至有的照样收费,让市民对旅游“一票通”失去了信任。何况,实行旅游“一票通”的景点都是由 企业 经营,各旅游景点的内涵与价值都不相同,采取行政手段让优势景点企业与弱势景点企业联盟,优势景点企业心里总有不畅之感,自然可能成为旅游“一票通”推行的障碍。因而,要想让旅游“一票通”时时处处“通”,不卡壳,还有许多细节工作要做。
其实,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免收门票或象征性地收点门票,吸引旅客,让游客在景点内长时间逗留,从住宿、购物、交通、饮食等方面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长效发展态势,是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角度上讲,要想让旅游“一票通”时时处处“通”,还必须突破门票“一票通”的界线,在住宿、购物、交通、饮食等方面都实行“一票通”。